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
如何让体育活动成为幼儿成长“标配”?
发布日期:2022-04-26  浏览量:680次
    前不久,教育部发布《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以下简称《评估指南》),其中要求幼儿园制订并实施与幼儿身体发展相适应的体格锻炼计划,保证每天户外活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通过调查采访,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发现,这项看起来内容明确且重复提出多次的要求,在很多幼儿园的实际教学中却难以落实。除了显而易见的天气因素、场地限制等客观因素,还有哪些因素阻碍着幼儿园开展户外体育活动?近日,记者采访了多位业内专家,针对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商讨对策。
多重因素致幼儿园无法开足户外体育活动
    几年前,某幼儿运动健康机构曾在国内多地对幼儿园进行调查,结果发现:超过90%的幼儿园无法做到每天让幼儿有足够的时间、空间参加体育运动。
    “针对幼儿园的这一要求一直都有,但确实难以达标。”作为北京某高校附属幼儿园、公办一级幼儿园的资深带班老师,汪老师这样说。她分析有多重原因:天气因素、场地限制、观念局限、体育师资不足等。
    参加幼教工作近30年,汪老师深感幼儿园的外部环境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原来幼儿园基本上每天都会安排孩子户外活动。但现在空气质量一显示污染,就不安排户外活动了。”
    “一到季节交替,老师们就会格外注意。特别是户外体育活动过程中,孩子们一边跑步一边嬉闹,吸进凉气以后很容易咳嗽、流鼻涕,感冒后又会传染更多孩子。”汪老师说。
    有时,虽然天气条件允许,户外活动又会受到场地限制。“我们幼儿园一共8个班,园内活动场地并不大,一次只能容纳3个班同时运动。但现在受疫情防控要求,户外活动不允许混班进行,而若把各班户外活动时间错开,就保证不了活动时长。”
    活动场地有限,也容易导致孩子们在奔跑时发生碰撞。“孩子们一旦受伤,老师不但心疼,更怕无法向家长交代。”汪老师透露,如今家长难以接受孩子在幼儿园受伤,再加上日常各类教学活动内容非常紧凑,因此一些年轻老师在课程设置时更偏向智育,以轻松的户外活动、早操等代替体育活动。
    除了以上客观因素,汪老师也表示,幼儿园的老师们虽然都是“全科型”老师,但大都没受过专业的体育与健康教育培养,在“制订并实施与幼儿身体发展相适应的体格锻炼计划”这一方面存在短板。
体育活动与幼儿的发育、发展全面关联
    正如汪老师所说,《评估指南》中的这一要求并非新令。2001年9月起试行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教育部2012年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2016年新修订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以及《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中均提出相同要求。
    “如今重申这一要求,说明需要进一步强调体育锻炼之于幼儿的重要性。”北京大学妇女儿童体育研究中心主任董进霞说。
    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学前教育学院早期教育专业负责人张雪萍分析认为,“从文件层面可以看出,我国政府对于保障儿童体育活动、提高身体素质是长期、高度重视的。”
    “我国现在对幼儿进行体育活动的普遍要求是一个小时,而世卫组织对五岁以下儿童的建议是‘在各种强度的身体活动中花费至少3个小时’。”董进霞说,基于父母带娃经验都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如果一天当中幼儿缺乏身体活动,肯定吃饭也不香,觉也睡不着。“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提出的体育活动的要求需要提升。”
    特别是近年来,有不少数据均指向儿童户外活动不足。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儿童青少年近视调查结果显示,0—6岁学前儿童近视率为14.5%。而每天户外活动2小时,是医学界广泛认可的延缓儿童青少年近视的方法之一;卫健委发布《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6岁以下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达10.4%。
    “体育不应仅体现在幼儿园五大领域(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之一,而是五大领域的发展均离不开体育。”董进霞说,“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人是体育的首要目标。体育既是教育的一个方面,又是促进其他方面全面发展的手段和媒介。”
政府主导、三方联动保障幼儿户外体育活动有效开展
    如何逐步破解当前困境,让幼儿园开足开好户外体育活动课程?专家们建议,应通过政府主导,实现家庭、幼儿园、社区三方联动,充分发挥家庭、幼儿园、社区各自的作用和优势,从而保障幼儿户外体育活动的有效开展。
    “如果说天气不好,那么体育活动可以从室外转移到室内,没条件可以创造条件,所以硬件并不是最大阻碍,观念才是。”董进霞认为,一方面,幼儿园老师和家长均对幼儿安全问题过分焦虑,导致幼儿园不敢放开手脚开展体育活动。另一方面大家对体育重要性的认识有待提高。“认识不到其重要性,那么多好的政策、方案,都难以实施得理想。”
    “应从媒体宣传、家长教育等多角度让全社会意识到,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各方面应分担一定的责任和风险。”董进霞建议。
    张雪萍还发现,从业者们针对幼儿体育教育的视野也比较局限。“比如《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提到的‘三浴锻炼’,即充分利用日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有计划地锻炼幼儿肌体,增强身体的适应和抵抗能力,但很多幼儿园做得还远远不够。”
    “体育教育理念相对保守,可能源于幼师们对幼儿缺乏足够的了解,以及专业化知识掌握不充分。同时,很多家长、特别是隔代抚养的幼儿家长,教育理念相对滞后。”张雪萍由此建议,要将职前培养和在职培训相结合。扭转园长和幼师们重智轻体的观念,就身体锻炼对儿童发展重要性的认识达成一致,形成氛围;在家园共育过程中让幼师和家长同步学习,引导家庭内部的体育教育观念达成一致,从而形成教育合力;将理论引领和实践操作相结合。通过加强对幼儿体育锻炼、身体发育等多方面的深入研究,来指导幼儿园制订与幼儿身体发展相适应的体格锻炼计划;鼓励幼儿园在接受督导的同时开展自评,通过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来衡量幼儿身体发育与健康状况。
    在董进霞看来,体育教育在家庭教育中正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但家庭内普遍空间有限,这就对社区改进场地布局和健身设施提出要求。她建议,针对社区建设的公共财政应向这方面有所倾斜。
    长沙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杨斌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包括长沙师范学院在内,面向幼儿体育教师培养专门型人才的学校,目前全国仅3家。
    针对学前体育教师数量、能力不足的问题,董进霞建议:一方面要提高全体幼师的体育素养;另一方面,体育院校或师范院校要增设学前体育教育的专业课程,培养更多的幼儿体育老师,让每个幼儿园可以配备一到两名体育老师。
    同时,她建议,国家层面还应出台、规范幼儿体育教学的活动指南、幼儿体育器材的标准、幼儿体育教师资格认证考试等,“有了国家级实施指南,每个幼儿园可以参照指南来设计、开展幼儿体育教学活动,可以大大减轻幼儿园的负担。”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