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在上古时代,人们为了生存与获得生活资源,在和大自然以及野兽作斗争中,经常出没于崇山峻岭、沼泽平原,跨溪流、越障碍,投掷石块、木棒和使用捕猎工具。在日常劳动生活中,不断重复这些动作,逐渐形成了走、跑、跳跃和投掷等各种运动技能。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有意识地把这些技能传授给下一代,并经常进行练习和比赛,从而逐渐形成了现今的田径运动。可以说,田径是人类的基本活动能力的反映。
以时间计算成绩的竞走和跑的项目,叫径赛。以高度和远度计算成绩的跳跃、投掷项目叫田赛。田径运动是径赛、田赛和全能比赛的全称。田径也被誉为运动之母,是各项运动的基础。它能全面地、有效地发展人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对其他各项运动技术的发展和成绩的提高都有很好的作用。趣味田径的英语名称为"Fun In Athletics".由国际田联研发并推广,它以儿童喜欢的游戏为主要活动形式。
随着《“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的发布与出台,关注青少年及儿童体质健康逐渐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都将幼儿的健康领域放在了第一位,足以说明幼儿健康的重要性。幼儿体育活动是健康领域教育活动实施的重要手段和形式,让幼儿每天保持足量适宜的运动负荷来保证身体素质的发展成为势在必行的幼儿教育内容。在幼儿3—6岁的成长阶段,通过发展其走、跑、跳、投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基本运动能力,不但能够增强幼儿体质,促进其生长发育,而且能促使幼儿身体各项机能协调发展,进而促进其道德品质和智力的发展,使幼儿达到身心和谐的目标。但在当前幼儿园的体育教学过程中,由于幼儿的心理和生理尚未发展成熟,对体育器械的控制力较差,同时缺乏正确的引导,容易出现安全问题,因此体育教学往往被忽视。
为了进一步推动各级各类幼儿园广泛开展素质教育,落实“健康第一”的观念,切实提升幼儿的身体素质。趣味田径课程教研组组织江苏省田径运动协会、全省教育科研人员、幼教专家、优秀教师、田径运动教练等相关专家和社会团体, 总结数年的研究和教学实践经验,把握最新的体育教育理念,深化幼儿园的体育教育改革,不断完善幼儿园小、中、大班幼儿体育运动教材,编制教师用书、教师指导手册和幼儿图册,搭建教师培训体系等。以幼儿动作发展规律为基础,通过情境教育和形式多样的趣味体育游戏,结合丰富的柔软安全的幼儿专业体育器材,来使幼儿达到《指南》所要求的动作发展目标。让幼儿在趣味田径活动中,发展良好的身体素质,拥有健康快乐的良好情绪,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为中国下一代拥有健康的身心奠定坚实的基础。
《省体育局 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苏体办〔2021〕19号)
大力普及幼儿体育活动。积极推进快乐体操、趣味田径、幼儿足球、幼儿篮球、优秀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等在全省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开展,发挥幼儿体育在培养体育兴趣、增强体质、促进健康等方面的基础作用。开展幼儿体育骨干教练员、教师专项业务培训,提高执教水平和活动组织能力。
积极创建体育传统特色学校。体育、教育部门每两年开展一次体育传统特色学校的遴选和创建。到2025年,创建省级体育传统特色学校1500所,其中省级快乐体操特色学校(幼儿园)200所,省级羽毛球、篮球特色学校各100所,省级排球特色学校50所,优秀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示范学校100所。鼓励学校普及推广“三大球”等青少年喜闻乐见的球类项目、基础大项和中华传统体育项目,开展趣味田径项目试点,发挥体育传统特色学校的示范引领作用。
《纲要》提出,要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并从幼儿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层面概要阐述了健康观念的基本内涵。《指南》则明确指出,健康是指人在身体、心理及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同时提出: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的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
皮亚杰认为,动作先于发展,因此幼儿个体身体动作和运动技能发展是一切发展的前提,身体素质反映了个体在身体运动中机能,如平衡、协调、灵敏、力量、耐力。《指南》在健康领域的“动作发展”中从身体素质发展的角度提出了促使幼儿“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和“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的发展目标。趣味田径的活动以提升幼儿身体素质为核心,小中大班围绕该核心充分设计相关活动来体现。
《纲要》中指出3岁儿童对周围世界充满强烈好奇心。随着年龄增长求知欲望会不断增强,培养幼儿观察力可以帮助其获得认识自然和社会的直接经验,养成善于观察、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他们的智力水平。趣味田径提供多元化的活动形式,培养幼儿在活动场景中观察教师的示范、观察同伴的行为、观察活动情境的变化;这些观察到的信息会在幼儿大脑中形成经验,指导幼儿下一次的行动。而这种过程是幼儿能力螺旋上升的过程。
《指南》从保证幼儿户外活动的时间、开展多种游戏活动、锻炼幼儿适应生活变化的能力提出了具体建议。
幼儿在田径运动游戏中可以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并学会竞争与合作,同时培养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索与尝试、乐于想象与创造的良好品质。
趣味田径目标 /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园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一般不少于2小时,其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季节交替时要坚持。”同时要求“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由此可见,在国家的幼儿教育课程理念与教育规范文件中,体育运动处于重要位置,对促进幼儿身心发展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趣味田径概述 / 幼儿趣味田径课程的英语名称为"fun in athletics",直译就是有趣的体育运动。幼儿趣味田径课程参考国际田联的田径课程和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幼儿版设计,根据幼儿身体素质发展敏感期的划分,将身体素质发展目标分解在相应的年龄段中,符合3-6岁幼儿年龄特点、身心发展规律。它以儿童喜欢的游戏为主要活动形式,通过情境教学和多样式的趣味体育游戏,结合丰富柔软的专业体育器材,来达到动作发展的目标。
幼儿趣味田径课程致力于为幼儿园所提供集科学性、趣味性、系统性为一体的体育解决方案,用以高效的发展幼儿的身体素质,对促进幼儿身心发展起着基础性的作用。